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外宣在异乡:钢索上的新加坡政府

京港台:2024-5-6 04:03| 来源:自由亚洲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外宣在异乡:钢索上的新加坡政府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延续2023年“中国外宣在异乡”专题,2024年将关注视野移往新加坡,以问卷调查加上实地采访的方式,揭露中国外宣如何影响新加坡媒体和新加坡人,而新加坡政府又如何应对。全系列分三篇刊发,本文为第一篇。

  前言:华人人口接近四分之三的新加坡,在东南亚一直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中立的国际政治著称。新加坡政府对媒体严格控管,全国人民对政府对外关系政策高度认同。但这个情况近年来随着大量中国新移民移入,以及中国政府铺天盖地的对外宣传而开始动摇。不仅传统华文媒体有时在不经意间出现中国观点;诉求新移民的新媒体也紧跟习近平“说好中国故事”的号召;社交媒体、通讯软件上的“中国叙事”更是暗潮汹涌。

  作者:庄敬、董喆

  “在乌克兰的问题上,人们在手机上接收到的信息,有不少显然是要激起一种强烈的反美情绪。……另一些信息,目的是要抹黑俄罗斯和中国,他们也是想要影响我们的立场,要我们和西方站在一起。……我们必须防范不良外国势力的干预,不论它来自哪一方,这样我们才能够保障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新加坡2022年国庆,总理李显龙的华语演说以三分之一的篇幅谈“地缘政治的挑战”,重申新加坡政府谴责俄罗斯。李显龙更意有所指地说:“感谢大多数国人都支持政府对乌克兰战争的立场,包括常用华文社交媒体的华社人士。”

  作为试金石的乌克兰战争

  2022年2月爆发的乌克兰战争,对新加坡如同一块试金石,测试出政府与华人主流舆论圈的立场差异有多大。因为在中国官媒影响覆盖范围里,舆论一面倒地支持俄罗斯,反对美国和西欧。李显龙的发言显示,新加坡政府可能意识到俄乌战争的议题在华人社群之间的“风向”与政府的立场并不一致,而且严重到需要以国庆演说的规格,以总理之尊对国人进行“媒体识读教育”。

  尽管新加坡由政府最高层出面,明确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然而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FCL)委托益普索(Ipsos)执行的民调(注1)结果显示,新加坡华人对于俄乌战“责任归属”的意见仍分歧:55.8%受访者认为是俄罗斯造成乌克兰危机,认为是美国或北约的加总达37.6%。另有21.7%的受访者“不清楚”是哪个国家或组织造成乌克兰危机。

  

  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与政府立场一致的华裔新加坡人,对乌克兰战争的立场却显得分歧?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庄嘉颖(Ja Ian Chong)认为因为血统关系,华人更容易对中国产生“共感”,甚至支持中国的立场。同时中国在宣传时也会绕开“共产主义”的宣传,转而强调“美国是挑起战争的乱源”等。这样既不触及新加坡华人内心残留的“反共”意识,也更容易传播、为人接受。

  “俄乌战争的时候,一有中国立场渗入民间,这个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跳出来重新厘清,(对民众)说要抱持新加坡的立场。”任职“新报业媒体”的记者李嘉铭(化名)告诉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中国影响一定会有的,中国每个地方都想要影响,可是如果这立场跟新加坡立场有冲突,这就没有办法work(产生效果)了”。

  新加坡市场研究公司“Black Dot Research”总经理方国威(Nicholas Fang)则发现,战事开打之初,新加坡的华语群体收到大量中文内容,强调战争根源并非俄罗斯,而是西方、是北约。这些内容的来源难以追溯,但从使用的语言、宣传的内容和所持的立场看来,都让他们怀疑信息来自中国。

  新加坡华人怎么看待美中对峙下的国际政治?AFCL在民调中抛出了这个问题:“请问您认为在美国与中国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新加坡应采取何种立场?”结果显示,87.7%的人选择“保持中立”,“亲中”6.6 %,“亲美”5.7%。

  

  接近九成的民众在美中对抗之间选择了“保持中立”。庄嘉颖在一篇专文中比较了美中叙事对新加坡的影响,他分析,美国叙事的传播可以透过不同媒体来源进行过滤;例如,《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重点可能与《福斯新闻》、《英国广播公司》和《经济学人》的重点不同。

  相反的,中国的叙事集中在官媒,他们出现在有线电视、中央电视台和CGTN等中国官方频道以及香港凤凰卫视、TVB,甚至是台湾的亲中媒体中天新闻。叙事内容强调中国的经济、政治甚至军事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并把美国描绘成邪恶的霸权角色。

  庄嘉颖分析,与中国相比,美国的立场则更倾向强调民主价值与国际秩序,并辅以多元化的观点。

  进一步询问庄嘉颖,中美之间,谁的叙事更为成功?他回答中国叙事诉诸情感,更能调动民众的情绪回应,由于新加坡的华人人口占多数,中国对民族和文化的亲和诉求对社会的某些阶层具有吸引力,短期内中国叙事的效应会大于美国叙事。

  “选美国就押错宝了”

  回到国家立场,面对两大强权的全球影响力之争,新加坡要维持“军事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中立立场已经不容易。

  方国威分享,前总理李光耀2015年逝世后,他从各种管道听到中国人的抱怨,认为新加坡领导阶层不懂如何与中国打交道,太近美国、太近西方。他参加几场由政府官员与民间人士共同参与的“1.5轨对话”,与会的中国人都说,“东南亚不可能保持中立,你们离中国很近,和中国有连结⋯⋯选择美国就押错宝了,特朗普将会放弃亚洲。”

  等到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等全方位打击后,在同样的“1.5轨对话”,与会的中国人语气大变,他们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你能帮忙向世界解释中国的真正立场吗?我们不是坏人。”

  方国威说,几年内,中国对新加坡的态度从“你最好听我的”,变成“你能帮我们吗”,在他看来,中星关系根据不同因素与状况“忽冷忽热”。

  一位不具名的受访者则分享,他曾在两周内分别会见美国、中国官员。见美国官员时,他们问:“你(新加坡)为何要和中国走这么近?为什么不多支持我们一点呢?”两周后会见中国官员的场合,中国官员则问:“你为何要和美国走这么近?”

  “这不是关于你对谁较友好的问题,而是他们希望你只对他好。美国和中国,都是如此。”但这位不具名受访者坦言,相较之下,来自中国的压力可能比较大。

  他还曾从新加坡的一些商业协会、宗乡会馆听到类似的中国官方论点,他们试图向新加坡人传达某种信息,如此一来,人民可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做出对中国更友善的举措;“这不是在传播假信息,这是种认知战(influence operation)。”

  庄嘉颖分析,中国之所以借宣传促进新加坡社会疑美、反美,是希望未来如果美中在亚洲爆发冲突,也许可以藉由新加坡民众一定程度的反弹而瘫痪政府决策过程,或至少让政府延迟反应。

  但中国这一套宣传战略是不是奏效?方国威认为,有没有效的标指在于华裔公民“是否站出来做出重大表态,向新加坡政府施加压力,进而改变政策。”但方国威认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生。”

  政府严控下的主流媒体

  新加坡在1974年颁行《报业与印刷法》,业者没有政府执照不能办报,政府亦会审查媒体的股权结构,外媒也不能任意在新加坡发行刊物。

  新加坡国内媒体现今由两大集团垄断:新报业媒体(SPH Media)自2021年转型后接受新加坡政府每年1.8亿的资助,掌握平面新闻,旗下拥有2份华文报纸,包括《联合早报》和《新明日报》。新传媒(MediaCorp)集团唯一股东是新加坡政府操控的淡马锡控股,拥有6个电视频道和11个电台频道。根据政府统计,两大媒体集团覆盖96%的新加坡人。

  根据AFCL的调查,新加坡华人获取新闻信息的媒体频道,前四名都是与新加坡政府关系密切的主流媒体,依序为英语频道“亚洲新闻台(CNA)”(70.2%)、英文报纸《海峡时报》(69.2%)、华语的“8频道”(42.1%)、华文报纸《联合早报》(22%)。

  

  两大集团由新加坡政府严格控管,言论立场自然与国家利益一致。对新加坡媒体从业人员来说,走在报导前面的仍是“符合新加坡立场”。

  假信息的控管

  新加坡政府也在2019年颁行《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POFMA),但即使如此,假新闻或不实信息仍然借着社交媒体进入新加坡社会。这次民调显示,当接收到疑似假信息时,高达76.8%的受访者会忽略,仅18%选择回报来源平台,8.4%回报查核机构。新加坡华人似乎不特别关心李显龙提醒的“警惕社媒信息”。

  

  方国威任职的研究公司,约在2018年注意到新加坡社会流传许多假信息,很多人未经思考便转传,影响到新加坡国安、人民健康等问题,因此他们决定在2019年初开始做事实查核,目标是希望人们在接收到任何信息时,不要立即相信,也不要分享,而是著手研究与查证。

  其它机构也对假讯息有所警惕,例如社福组织蒙福关爱协会(Montfort Care)在新冠疫情期间启动“乐龄和时代”计画,鼓励长者使用社交平台加强与亲友的连结,也提醒他们留意金融诈骗和错假信息。记者以视讯采访参与该计画的两位中国长者,都表示若接收到疑似假信息,会请协会协助辨识。

  其实新加坡政府也有建立事实查核网站“事实上”,但方国威表示,这个网站仅查核与政府政策、部会、政治人物相关的事务,并未引起民众关注。

  对于政府祭出的法律工具,庄嘉颖与媒体工作者韩俐颖(Kirsten Han)的评价是“没什么帮助”、“不是很有效”。他们认为新加坡政府虽意识到境外影响力的威胁,但反应力道不足,尤其无法解决来自中国的假信息攻击。

  中国影响力

  另一项防止外国政府染指星国舆论场的行动,是2021年颁行的《防止外来干预(对应措施)法令》(FICA)。2024年2月,新加坡政府将亲中的新加坡籍港商陈文平列为“具政治影响力者”,这部法律第一次开铡。

  根据《华人头条》的专访,陈文平已入籍新加坡超过30年,是香港商会及九龙会会长,并在2023年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在专访中提到西方媒体大量抹黑中国,“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海外侨胞义不容辞的责任”,亲中色彩浓厚。

  

  香港回归中国25周年纪念日,中国驻星大使孙海燕会见新加坡九龙会、新加坡香港商会会长陈文平(前排左3)。 (取自新加坡九龙会)

  不过庄嘉颖分析,“(新加坡政府)可能希望传达帮中国做宣传工作,他不赞同,可是他(陈文平)到底是哪一部分的这个行动不被许可,我们不晓得”。就庄嘉颖了解,以及新加坡针对此事发布的新闻稿,皆没有提及陈文平是受到“哪一国”影响。他认为“FICA缺乏透明度”。

  AFCL去信新加坡政府,询问陈文平案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如何回应专家学者对FICA、POFMA的评价与疑虑。十天后收到回信,新加坡政府提供了数个连结,内容包括先前发布的陈文平案声明、政府官员过往对FICA、聚四氟乙烯、对抗假信息的说明,以及介绍POFMA的网页等。但并没有直接回覆问题。

   “华族”或“中国文化”?下一个世代说哪种故事?

  中国政府在2010年前后启动“中国对外宣传大布局”计画,投入大量资金执行国际宣传。 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以“中国梦”对海外华人进行亲情号召,华人占比7成的新加坡亦成为标的。中国影响力能够有效突破“新加坡原则”,成功渗透华文媒体吗?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左边)、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庄敬摄)

  中国政府2015年设立的“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承担着“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使命。中国政府的宣传除了以“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抢占在星国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也透过社交媒体在华裔和新移民间流传开来。希望由中国带领的“讲好亚洲故事”,能够抗衡西方叙事。显见在新加坡严管媒体的缝隙间,中国仍不放弃找寻宣传空间。

  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在2017年也设立了“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目的是“推广本土华族文化”、“培养对国家的归属感”。

  “新加坡的华族不再是落叶归根,而是落地生根。我们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说,而且一定要把它说得精彩。”2022年李显龙国庆演说,向华族喊话“讲好自己的故事”,且多次强调“这片土地”、“本地特色”。李显龙提到了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展现我国独特的文化面貌”。

  李显龙念兹载兹的“我国”,自然是新加坡。

  

  2022年李显龙国庆演说,向华族喊话“讲好自己的故事”(取自新加坡总理办公室)

  回看李显龙针对俄乌战争发表的谈话,庄嘉颖认为新加坡政府可能有意识到中国在操作某些议题,但不敢挑明,“李显龙这些讲话里面,没有直接讲到中国,他会避开直接讲中国。 ”但整段演讲以华文呈现,受众很明显是华人社群。 “我认为就是展现了新加坡官方对中国的一种恐惧。”

  一位熟悉新加坡对外政策的受访者告诉我们:“在中国崛起与新加坡对中国的经济相互依存之间,新加坡感到非常害怕,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一个强大而自信的中国。”他认为新加坡政府追求中立地位,但也非常渴望在贸易、多边主义和全球多极化方面开放。然而,他们也意识到中国控制叙述的强大力量,这让他们在许多方面都不敢大声表态,也不知道该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定位。

  现今的新加坡政府, 一方面力抗中国外宣对本国华人社群的渗透力道,以“新加坡华族”叙事力抗“说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在美中新冷战中保持平衡,亦步亦趋,如同行走在钢索上。

  注1.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委托益普索(Ipsos)公司,针对18岁至65岁居住于新加坡之华人进行网路问卷调查,以了解新加坡华人获取新闻资讯的媒体频道、使用的社群媒体、族群身分认同三者与政治倾向之关系。调查期间为2023年12月21日到2024年1月1日。共计回收1000份有效样本,在95信心水准下,抽样误差±3.1%。本文后续所称的“民调”或“民意调查”,若无另外说明,均指这次民调。

  这次民调的详细结果,请见《中国外宣在异乡:新加坡篇民调结果》。

  延伸阅读:《中国外宣在异乡:新加坡篇民调结果》

  自由亚洲电台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 AFCL)执行《中国外宣在异乡:海外华人的平行时空》系列专题之“新加坡篇”,委托益普索(Ipsos)公司执行网路问卷调查,以了解新加坡华人观看的媒体频道、使用的社群媒体、族群身分认同三者与政治倾向之关系。

  这份问卷调查时间为2023年12月21日至2024年1月1日,对象为18至65岁居住于新加坡的华人,共回收1000份有效样本。问卷题目包括身份认同、媒体使用习惯、对特定议题的立场等,以下列出部分重要结果。一、关于身份认同

  

  二、使用传统媒体的习惯

  

  

  注:问卷选项为个别媒体频道,属性归纳分类由AFCL进行。

  三、使用社交、通信软件的习惯

  

  

  

  四、遭遇假新闻的经验

  

  

  

  

  

  

  五、对与美国、中国关系的取向

  

  六、对部分敏感国际议题的判断和取向

  

  

  研究设计:

  研究方法:量化网路调查

  回卷访问时长:9分钟

  研究地区:新加坡

  抽样方法:本专案采配额抽样(非机率抽样),就地区、性别、年龄等以市场的结构来控制样本组成。

  资料收集:由益普索合作之线上固定样本执行

  资料搜集期间:2023/12/21~2024/1/1

  样本数:本次共回收1000份有效样本,在95信心水准下, 抽样误差±3.1%。

  受访者条件:18~65岁居住于新加坡之华人

  配额设定:

  男:女 = 50%:50%

  18-29岁:30-39 岁:40-49 岁:50-59 岁:60-65 岁 = 20%:22%:23%:23%:11%

  

相关专题:李光耀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10-31 10: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