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孙中山,或说没有辛亥革命 满清是否延续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腐朽满清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但关于清王朝的崩溃时间是否早(或晚)了点,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没有孙中山,或者说没有辛亥革命,给予满清王朝足够的时间从容进行"君主立宪",那么,中国能否实现日本(专题)或者是英国式的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会更有利。如果假设成立话,历史会怎样改写。
下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慈禧去世以后的满清王朝,实际上已经失去控制国家的能力了。一个封建王朝的核心利益在哪里?军事和经济。换言之,谁掌控这两项权力,谁就是满清王朝真正的皇帝,因为对任何一个人或者是组织而言,最重要的政治权力无外乎三项:军权、财权、行政权。而军权和财权又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了这两项权力,这个朝廷也就是具“僵尸“了。根本没有延续的可能,古代权臣,王莽,曹操,司马懿等等无疑不是有个这两项权力而篡位成功的。而当时的满清朝廷,这两项权力已经彻底丧失。
军队是国家暴力机构。是国家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作为清王朝的正规军,曾经显赫一时。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于是皇帝亲自统领,相当于禁军,所以被称为"上三旗",清军入关之后,八旗军人数达二十余万,但兵力仍远远不足。为了加强对领土的有效统治,满清招募汉人组织汉军国家部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单位,所以这些汉军被称为"绿营兵",独立于八旗军。在清朝初年,大多为汉人的绿营军的职责尚只是镇守疆土,但八旗兵迅速腐化堕落。康熙初年,平定在三藩之乱中,满清军就是以绿营为骨干乾嘉两朝,绿营总兵六十余万,成为军事主力。八旗已经只是名义上的军队。
待太平军起义以后,绿营军也迅速的腐朽,战斗力直线下降。都是双枪兵(烟枪,大枪)况且,无论八旗还是绿营军在武器上,已经严重滞后。因此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过程中,湘军和淮军取代了八旗兵和绿营兵。满清从此开始逐步丧失军队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湘军、淮军不是国家正规军。而是带已经有了军阀的雏形。即私家军性质。
这就造成了国家军事控制力衰退。而现代化与武器装备精良的私家军能力的提高,两支军队出现逆反方向运动,没有实现军队的国家化,反而走向了军队个人化的道路。经过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北洋集团开始走向政治舞台,利益集团化的倾向越发明显。越发明显。在战争环境中,军人肯定是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但一旦军队控制国家中枢,绝非好事。它完全有可能脱离国家的束缚。重新与新的利益集团相结合,去推翻原有的利益集。满清政府虽几度想收回对军权的控制,分别设立过"督办军务处"、"武卫军"、"练兵处"、"陆军部"等军事机构,但是收效甚微。因为源头已经烂了。
甲午战后,满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尤其为加强陆军力量,下令由张之洞、袁世凯等编练新式陆军,"习洋枪,学西法",史称"新建陆军"。满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必然要将皇族宗室编排里面去,引发新军的强烈不满。这是是满清实际上要面对的一个实际性问题,是军队国家化,还是军队皇族化。这是死结,满清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失去了国家的控制。
截止到1911年,清廷在全国编练已成精锐的"北洋六镇,可惜,这支部队姓袁,不姓清。武昌起义爆发后,摄政王居然无法调动北洋新军。而在其他地区驻防的新军14个镇、有7个镇宣布起义,新军成为满清实际上的掘墓人。袁世凯的北洋军则逼迫满清退位。
我们再来说财政,满清之所以无法控制军队,就是因为经济破产。军队又吃皇粮。变成了自筹粮饷,这就必然造成谁给钱听谁话的局面,实际上就是国家军队私有化。满清王朝一方面需要支付巨额的皇室开支,又要养军队,官僚体系,赔付战败赔款。满清财政状况每况愈下,几乎完全丧失对地方财政的协调能力。在此情形下,地方政府惟有自筹生计,豢养军队和其他开支。比如满清海军就有福建系之说,因为满清海军的一线将领基本上都是福建人 ,因为是当初福建地方筹措银子送这些人去英国留学,而福建人自然先招募本地人。非福建人自然受排挤。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如果是满清朝廷出钱,就不会有这种情况。所以满清的海军衙门之所以无法控制舰队,道理很简单:我不用你的钱,你也无权管我。
满清一方面在放弃对地方财政支持。还得放弃对地方财权的垄断和收取。由地方自愿支配,晚清最大的财源就是厘金,成为除地丁外第二大税收,但其收支权却不在中央而在地方。而海关关税历来都是中央所有,为朝廷第三大税源,但却由西方列强,满清朝廷,地方政府三方分享,拿的最少的就是满清朝廷,不仅如此,地方还敢截留中央的款项,满清政府却无可奈何。虽然也曾多次试图清理财政,重建集揽财权的中央权势,但是均未成功。满清内部的军权和财权这两项权力都已经丧失,就算碰不上孙中山。身体机制也只能苟延残喘最终死亡。满清是没有续命的能力的。覆灭是他唯一的结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我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