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每日优鲜被传"解散"讨债供货商:仓库只剩一地水

京港台:2022-7-30 08:40| 来源:九派新闻 | 我来说几句


每日优鲜被传"解散"讨债供货商:仓库只剩一地水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7月28日下午,一份来自每日优鲜的裁员录音引爆了互联网。有每日优鲜员工称,公司就地解散,无赔偿、无离职证明、断缴社保。

  九派财经获取到这份会议录音内容。音频中,每日优鲜方面表示,公司与山西东辉集团的2亿元融资没有如期到账,员工“大部分工作截止到今天”,公司将开启裁员。

  每日优鲜补充道,“后续会补缴5、6、7月的社保、公积金”“正在争取其它变现路径,比如说实物和股权。”至于何时补缴、何时补发工资,每日优鲜并未给出明确回复。

  有每日优鲜的员工告诉九派财经,整场会议前后持续不到20分钟。“线上通知的解散,飞书账号全删。大家都懵了。”而在裁员的前一天,每日优鲜方面还假借空气治理为由,要求员工居家办公。

  另一位每日优鲜的前员工告诉九派财经,其对于每日优鲜当下的局面并不意外。一个月前,每日优鲜杭州的大仓撤了,自己拿了赔偿后离开的,当时前置仓并没有关闭,还保留着最后的体面。

  但此次发生在北京的“大撤退”,还是戳破了每日优鲜最后一点光鲜。在裁员录音曝出当天上午,每日优鲜刚刚宣布取消30分钟极速达业务,配送时间改为最快次日达,这意味着每日优鲜正式终止了它曾引以为傲的前置仓业务。

  消息一经公布,不少用户发现,每日优鲜APP首页挂上了服务变更通知,配送时间变成了最快次日送达。再往后,他们发现连次日达的下单、付款流程都无法正常实施了,钱包中的余额也不知如何取出。

  

  图源/每日优鲜App

  小黄车ofo的押金阴影还笼罩在消费者们头上。每日优鲜是否跑路了?公司真的解散了?每日优鲜极速达业务的关闭,外加内部裁员录音传出,招致坊间猜疑。

  对此,每日优鲜方面回应称,网络传言不实,公司并未“解散”。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次日达、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

  但根据第一财经报道,上述流传的录音,其裁员对象正是每日优鲜回应中不受影响的“零售云”团队,涉及人数近300人;另外,有每日优鲜的供货商告诉九派财经,他们当天前往每日优鲜望京新大楼时,早已经人去楼空。

  苦苦等候2亿融资未到、裁员后公司去向成谜,曾经风光无限的“生鲜电商第一股”为何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煤老板救不了每日优鲜

  来自山西煤老板的2亿元,被视为每日优鲜的“救命钱”。

  7月14日,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已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按照约定,东辉集团将给予每日优鲜价值2亿元的股权投资。双方还宣布,将在农业运营、销售、以及市场营销方面交换资源,并在农业供应链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消息一出,每日优鲜美股股价上涨8%。在此之前,因面临退市风险、近期又从多个城市撤离,每日优鲜早已来到了悬崖边。山西东辉如“白衣骑士”般出现,多少让人看到了一点希望。

  但谁又能想到?如今将每日优鲜真正推下悬崖的,正是这2亿元的“救命钱”。

  一位每日优鲜的供应商告诉九派财经,7月27日是两亿融资的最后打款期限,由于东辉集团要求提供一部分资产抵押的诉求没能实现,后续大概率撤回了投资协议。

  另据《财经十一人》对一位投资人的采访,由于每日优鲜是美股上市公司,这次投资实际属于境外投资,资金需要先置换成美元,一般情况下,需要3到6个月才能到账。

  无论如何,2亿救命钱没到账,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每日优鲜不得不通过裁员来强行降本。据每日优鲜的一名中层称,“7月28日宣布裁员属于突发状况,公司还在进行应急处理。”另外,从27日通知居家办公、28日的15分钟线上裁员会、以及没有办理的员工离职手续,都可以看出每日优鲜“裁员”的急切。

  有每日优鲜员工告诉九派财经,他们从6月开始没有发薪了。“之前听说公司获得2亿融资,觉得至少能缓一缓,没想到就这么被裁了。”据了解,7月28日裁员当天,正好是此前每日优鲜承诺的延缓发薪日。

  另外,每日优鲜与供货商的一系列缠斗,也加剧了此次内乱。在裁员录音公布的当天,和被欠薪员工一同在场的,还有前来维权讨债的供货商们。

  据每日优鲜2021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为16.52亿元,同比增加了34%。今年上半年,已有数位供应商在黑猫投诉上投诉每日优鲜拖欠货款。天眼查上,每日优鲜涉及法律诉讼案件总金额2500万元。

  每日优鲜供应商王伟(化名)告诉九派财经,每日优鲜拖欠自己货款长达半年,金额在几十万。据他了解,有供货商未结算的金额高达一千万元,相关维权群已经超过100人。“他们一开始说按3个月分期支付,后来又说按6个月。每个人给的回复不一样,同一个人前后说的也不一样。感觉他们上上下下都是骗子。”

  

  每日优鲜大仓禁止入内 图源/采访对象供图

  王伟称,员工解散的消息一出,昨晚就有供货商赶往每日优鲜大仓和办公室挽回损失,但“办公地点已经人去楼空,大仓内也基本没什么商品,只剩一地的水了。”

  从当晚场景来看,每日优鲜多个前置仓已被搜刮干净、以往身穿粉红色马甲的每日优鲜小哥消失在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的望京街头,每日优鲜的招牌和门口的IP形象——粉色身体、白色肚皮的小熊YOYO同样消失了。

  这场风波中,陪伴着这家明星公司到最后的,反而是门口的两个保安。因其签署的是第三方协议,并未受到欠薪、断交社保的影响。

  把钱烧干

  “刚开始,每日优鲜就像京城一年多的柴火妞,搽脂抹粉、火力十足,但里子挺喽的,流程不科学、员工没自信,却时刻彰显出颐指气使的奶奶样儿。”一位和每日优鲜合作近4年的供货商如此形容道。

  公开资料显示,每日优鲜曾获得腾讯投资、中金资本、联想创投、高盛集团、老虎环球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完成融资11轮,融资金额超过110亿元。其中,由青岛和常熟国资组成的投资人队伍,让每日优鲜在外界看来更加光鲜。

  2021年6月,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一前一后在美股上市。虽然每日优鲜上市首日破发,但抢跑于老对手,还是让它们坐实了“生鲜电商第一股”的名头,顺利融资 17 亿元。

  彼时,在纳斯达克现场,每日优鲜的创始人徐正感叹道:“7年时间,大家苦过、累过,但从没有怀疑过、退缩过,一群平凡人就这样干成了社区零售领域里的非凡事。”

  

  每日优鲜纳斯达克上市 图源/网络

  风光只在一瞬。“纳斯达克上市节点,就是每日优鲜最后的回光返照。”王伟称。

  在上市后接近一年的时间里,每日优鲜的股价不仅从未达到过发行价,而且还一路跌跌不休。从11美元的最高价跌到了1美元之内,跌幅达到98%。

  大幅缩水的股价让一众投资玩家损失惨重。以每日优鲜上市前半年进行的F轮融资,青岛国资旗下公司当初扛着20亿元入场,拿下5499.4万股F系列优先股时,股价大概在5美元多一点,但如今却跌至了0.14美元左右。

  祸不单行,今年6月初,由于财报推迟发布和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跌破1美元,每日优鲜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函,要求每日优鲜需在180天内,即2022年11月29日之前重新达到最低要求股价。

  对此,每日优鲜公开回应称,通知函不会影响到公司业务运营及ADS(美国存托凭证)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交易,公司将采取措施在规定的宽限期内恢复合规,同时将尽快披露年报。

  但直到现在,每日优鲜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仍未出现在大众面前。

  最新根据财报显示,2021第三季度每日优鲜亏损9.7亿元,预计第四季度亏损7亿元,2021年全年亏损37.37亿元—37.67亿元,相当于平均每月亏损超过3亿元。

  事实上,每日优鲜早已把融资到钱烧干抹尽。从财报上看,四年累计亏损超过100亿元,这个数字基本比肩每日优鲜过去六年11轮融资的累计总金额。

  情况恶化之下,资本已经先行撤离。

  2021年11月,已经担任每日优鲜董事近4年半之久的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宣布辞任,而连续在6年内投资了每日优鲜5次的腾讯,也自2020年7月E轮融资后再未向前者撒过钱。

  资本不爱、合伙人辞任,曾经光环满身的每日优鲜为何走到如今地步?

  成也前置仓,败也前置仓

  每日优鲜今日的困局,源于其赖以成名的前置仓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4年诞生起,前置仓模式便伴随着每日优鲜至今,成为其过去八年间最吸引市场的点。

  简单来说,前置仓即在城市内建立多个150-300平米、内设冷藏设备和分温区的小型仓库。通过这一模式,每日优鲜可以将生鲜商品储存在离消费者1—3公里的地方,开展30分钟到家的极速达配送。

  相比于传统的生鲜超市、菜市场,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在初期通过精选SKU帮助用户缩短决策时间,同时降低产品损耗率。每日优鲜对外披露的数据是,其在华北区生鲜损耗率不到1%,而传统菜市场损耗率超30%。

  这样的故事让资本前赴后继,前置仓曾被认为是解决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的最佳模式。时代资本合伙人张自权曾表示,在电商2.0时代,每日优鲜拥有前置仓模式的核心优势,后来者难以追赶。

  然而作为每日优鲜护城河的前置仓模式,在后来不断陷入“没前景”的争议。

  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在关掉盒马的前置仓业务时就指出:前置仓模式可以低成本、快速复制,但是难以兼顾成本和效率,不可能全面盈利。侯毅断言,前置仓“是不成立的模式,是做给VC看的模式”。

  汉森供应链董事长、农特总裁黄刚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前置仓只有为多家服务才有价值,比如蜂巢、驿站是共享模式,但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只是为自己服务,根据周边社区订单量建立线下站点,租场地、雇人员,“生鲜的利润怎么可能支撑?”

  质疑者的矛头皆指向前置仓高额的履约成本。

  在前置仓的计算公式中,全链条的履约成本包含仓库租金、员工费用、配送成本、物流成本、折旧费用、水电费等六项。东北证券研报分析,前置仓模式的履约费用高达10元/单—13元/单,是传统中心仓电商的三倍左右、平台型电商的两倍左右、社区团购的六倍左右。

  2018-2020年,每日优鲜履约成本分别为12.39亿元、18.33亿元、15.77亿元,占公司当期总净收入的比重分别达34.94%、30.54%、25.72%。尽管每日优鲜有意识压缩仓储物流费用占比,使得履约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但25.72%的比重下,公司盈利压力依旧不小。

  

  关闭的前置仓 图源/财经天下周刊

  一年十数亿的履约费用,需要更高的营收来覆盖。为了赢得更大的生鲜市场份额,每日优鲜不得不继续烧钱,开拓新的站点、做补贴活动。

  然而,生鲜业务本来就是低头捡硬币的薄利生意。在这种情况下,覆约成本叠加高昂的扩张成本,每日优鲜更加无利可图。

  在逐年扩大的亏损之下,每日优鲜也逐渐意识到模式的不可持续。2021年第二季度,每日优鲜前置仓数量缩减至625个,在2019年,这个数字还是1500个。

  但为时已晚,前置仓成为捆绑在大象身上的铅球铁石。

  事实上,每日优鲜狂奔的八年里,一直依托前置仓的好故事,从资本市场中“吸血”。

  有数据显示,生鲜电商赛道在2010年到2021年4月期间,累积融资总额为463.4亿元,每日优鲜一家融资占比就超30%。天眼查数据显示,从2015年11月到2022年7月东辉集团2亿元的融资之前,一共进行了11轮融资,平均6到7个月就有一次融资“回血”。

  而事实证明,一旦风口过去、大环境下行,资本更加谨慎、趋利。直接的体现就是,说好的2亿元没能及时给到。

  如今“去向不明”的每日优鲜,取消极速达业务。或许证明,其过去的前置仓模式走了条弯路。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8 09:5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