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进度:北京 -> 乌兰巴托 ->> 依尔库茨克 ->>> 叶卡捷琳堡 ->>>> 莫斯科 ->>>>> 圣彼得堡 ->>>>>> 赫尔辛基 - 塔林
D12 2017六月15号(四)
行程已近尾声,本来是打算从圣彼得堡就打道回府的,后来一看机票貌似圣彼得堡飞上海价格不便宜。然后就把赫尔辛基加上了,结果查票的时候发现赫尔辛基飞上海要550$ ,而坐个两小时的轮渡去对岸的塔林再飞上海票价就变成了350$,还多玩儿了一个城市,何乐而不为呢?唯一的缺点就是时间拉长了两天,俺比较受累:6/18从塔林经赫尔辛基飞浦东,6/19早7点到浦东然后俺接着12点就飞旧金山。她俩无所谓,因为她俩还在国内呆仨星期去青海玩儿一趟。
出来玩儿一定得有好体力,还不能生病,俺们这个团结战斗的小分队一直比较扎实,几乎从未掉过链子,希望继续保持下去!不过这次时间拖得有些长,小组一把手表示今早要多睡会儿,所以俺就带着二把手先去看看苏维埃大厦(HOUSE OF SOVIETS)顺便检查一下圣彼得堡的地铁。结论是圣彼得堡的地铁比起莫斯科的高大上显得小巧精致。有时间可以看一下,没时间就别费那个劲了。这个苏维埃大厦在看过莫斯科的牛差差大楼后也是平淡无奇。去不去无所谓的。
回来后一把手已经整装待发,俺们把包包存在了旅店,打了个乌脖儿就去海军部广场河边的气垫船售票处去城郊的夏宫。夏宫坐公交车也可以到,但是费点事儿,好处是便宜。气垫船票价是单程800卢布,往返1500卢布。售票处的大姐让俺会想起了从前的国营商店嘴脸,一付爱买不买的样子。而且回程的时间要定好,俺们定了3点半的回程船。到了夏宫之后第一眼印象就是俺们用不了辣么多时间,所以赶紧到售票处去改签2点半的船,结果这边的大姐很好说话,马上就给改了。夏宫场面比较大,但是除了那个喷泉花园完全木有啥园艺的概念,树木草地看着貌似野园子。夏宫的宫殿俺们本来就没打算进去,看了个东宫就够够地了!
回到市内后,俺们在海军部广场附近转了转,伊萨克大教堂在维修,顶上包着创可贴。虽然教堂据说很有地位但是从外观上看也就是很普通的一个教堂。然后俺们去看了一下马林斯基剧院。领导表示那个埋了很多名人的墓地也不打算去了,今儿这天儿也的确有些热。乌脖儿回了旅店取上东西就又乌脖儿去了彼得小屋,从那里溜达着看了阿芙乐尔巡洋舰,然后溜达着去了列宁广场芬兰火车站,走的挺累的。
四小时的火车顺利到达赫尔辛基,大半夜的还天蓝蓝,旅店也是离火车站几百米,很顺利地就找到了。这是俺们第一次入住无人旅店,从预定到入住到离店没见着一个工作人员,入住前8小时门锁和房间的密码短信邮件通知,凭密码畅通无阻,很新颖。缺点是第二天没地方存包包。
圣彼得堡地铁和莫斯科地铁运作差不多,市内四通八达,如果时间不经张的话是个很好市内交通工具,另外圣彼得堡的有轨电车也很方便,覆盖面广,四通八达,车票还便宜。
去火车站去苏维埃大厦要转一次,1号线转2号线
这边都是苏联时期的建筑了
苏维埃大厦,门口是列宁铜像
不知是指点江山还是痛斥白匪
站牌
这边有些站台时全封闭式的
在技术学院站转车
去夏宫的船票,俺这小手手晒得有些黑
外面海军部旁边的森那茨卡娅广场上的彼得大帝骑马像,基座上写着彼得第一,卡瑟琳第二,是彼得的二媳妇儿凯瑟琳为了纪念彼得同学修建的。突出的主题是她的继承人地位,因为她是个外来户,身世不清,据说是个原波兰立陶宛国的农家女,后边身为瑞典贵族将领的夫人,在俄瑞战争中被俄罗斯将领拿下,再然后就被彼得同学继承了,也是大大地神奇人物,曾在俄国和奥斯曼的战争中救过彼得小同学的命。彼得过世后并没有遗嘱让谁继位,也没有谁是明确的继承人,彼得的大儿子被他处死了,因为那小子到处吵吵说等他当了沙皇就要把彼得的改革开放完全反转,并且屡教不改,还叛国投敌。最后是彼得手下的几员得力干将辅佐凯瑟琳当上了女王,实际权力据说还是在某个元帅手里。
百度百科:塑像简介
塑像安置在一块巨石上,骏马前腿腾空,彼得大帝安坐在马上,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从任何方向欣赏这座塑像,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
铜像的底座是40吨重的一整块花岗石,是在圣彼得堡芬兰湾处找到的,用了5个月的时间运到这里,在花岗石上面刻着“叶卡捷林娜二世纪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现在大家看到的彼得大帝所骑的马代表俄罗斯,它双脚腾空,好像要冲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在马掌下有一个踏死的大蛇,它代表了一切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守旧派,正如雕塑展示的一样,彼得大帝冲破了重重阻力,在这片沼泽地建起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圣彼得堡,并建都于此,把落后、封建、贫穷的俄罗斯,带向了海洋与繁荣。
船票售票处
开船了,路过克里雅兹-弗拉基米尔斯基教堂,白色的圆顶很别致
邮轮码头,因为签证的原因很多人都是坐游船来圣彼得堡一游。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对圣彼得堡好评如潮,因为大部分人根本就没去过俄罗斯别的地方,没有比较。
这就是往返于夏宫和市内的气垫船
40分钟后到了夏宫码头,夏宫分两部分:宫殿和花园,分别售票,花园700卢布。
照片上看着很欧式的花园,但是园艺上的细节比凡尔赛差的不止是一点点。小伙伴们喜欢把夏宫称作俄罗斯的凡尔赛。
花园的中心物件儿就是这个带运河直通海里的喷泉了。来之前看了很多的照片和描述,看见了实物不免有些失望,没有想象的那样壮观和美丽,整体花园修饰的非常粗糙
夏宫这边的船票售票处
夏宫里面所有的吃的喝的相比起市内都贼贵
喷泉倒是建的金碧辉煌,但是不够壮观
喷泉后面就是宫殿
彼得大帝夏宫(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又称“俄罗斯夏宫”、“彼德宫”。它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它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
由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设计,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也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遭到德国军队的破坏。希特勒在其占领Astoria Hotel的计划失败后,打算在这里举行新年胜利庆祝会,此举激怒了苏联当局。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期间,斯大林下令炸毁这座宫殿,以阻止德国人的庆祝活动。二战后经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建筑背景
夏宫(Петергоф)位于圣彼得堡西南约30公里处,它面向芬兰湾,由美丽的喷泉、公园、宫殿组成,是很著名的圣彼得堡旅游景点。大北方战争的取胜,使彼得大帝的野心得以极大满足,为了彰显俄罗斯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的地位,需要建造一座与之相适应的宫殿——这就是夏宫,后经历代沙皇对它进一步雕琢、润饰,使得它更加美丽、迷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遭到德国军队的破坏,后经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1] 夏园免费开放;夏园中的夏宫(其实就是一栋两层建筑)一直在维修,近几年不会开放。语音导游器有俄、英、德、法四国语言,租赁价格300卢布。5月至9月10:00-22:00,10月至次年5月10:00-20:00;周二不开放,4月1日-5月1日不开放。
历史沿革
1704年,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夏宫。
18世纪初,举行大型舞会、宫廷庆典等活动。18世纪中,为纪念俄国在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在宫殿的前面建造了一个由64个喷泉和250多尊金铜像组成的梯级大瀑布。
1934年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
现今,成为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供游客参观。
建造这座宫殿,集中了当时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全世界优秀建筑师、工匠。彼得大帝也亲自积极地参加到工程筹划之中,并做了一些指示。今天保留下来的由他亲自设计的规划图纸等达十几幅之多。宫殿、公园竣工仪式于1723年举行,是在彼得大帝去世前两年。[1]
彼得大帝夏宫建造结构
彼得大帝夏宫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大宫殿在上花园。 内外装饰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穹顶,宫内有庆典厅堂。 礼宴厅堂和皇家宫室。 大宫殿前是被称作大瀑布的喷泉群。 这里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潜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及2座梯形瀑布。 在喷泉群一个大半圆形水池的中央,耸立着大力士参孙和狮子搏斗的雕像,这就是著名的隆姆松喷泉。 塑像高3米,重5吨。
看了一会儿就走人
貌似这地方是本地人周末郊游的好场所,外国游人貌似不是特别多。可能都在宫殿里听导游解说那些复制的文物呢!
回到市内之前看到了这个教堂,不知是萨东西,雕花洋葱头
这个船很奇怪,回来的时候把俺们放在了东宫这边
海军部门口的狮子
很有格调的酒吧,你说带孩子多讨厌!
伊萨基夫斯基大教堂
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伊萨基夫斯基大教堂,与梵蒂冈、伦敦和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教堂高102米、长112米、宽100米,整个建筑可同时容纳1.2万人。教堂于1818年开工,1858年完工,历时40年,用工44万人。教堂的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成双排托起雕花的山墙。每根石柱就重120吨。四面的柱廊建完后砌墙,再竖起上层的细石柱,最后覆盖上圆顶,整个建筑蔚为壮观。伊萨基夫斯基大教堂现设有一博物馆,游人参观完博物馆后,还可登上大教堂的屋顶远眺圣彼得堡市的全景。[28]
彼得第一凯瑟琳第二雕像
广场旁边的原参议院大楼
圣伊萨克教堂头上包着创可贴在维修。教堂俺们已经看烦了,不进去了。据说内饰也很漂酿。
海军部的大门不对着广场,还得绕过去才能看见,这个是园子里的雕像
维基百科: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普热瓦利斯基(俄语: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Пржева́льский,儒略历1839年4月12日(格里历3月31日)生,儒略历1888年11月1日(格里历10月20日)逝世),俄国探险家。
普热瓦利斯基出身于白俄罗斯一个贵族家庭,曾在波兰华沙军事学院教授地理。普热瓦利斯基自从青年时代便立志要前往西藏拉萨探险,故自1867年起,普热瓦利斯基已多次前往西伯利亚进行探险工作,曾一度到达西藏和中国的天山。他于1888年在探险途中逝世。
虽然他在探险生涯中从未实现前往西藏首府拉萨这一目标,但是他在中亚的探险活动大大丰富了欧洲人对该地区的了解。他在中亚发现的野生双峰骆驼(学名:Camelus bactrianus)和普尔热瓦尔斯基氏野马(学名:Equus ferus przewalskii)都是生物学历史上重要的发现。
海军部大楼(Адмиралтейство) 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海军部路1号,建于1704年。整个建筑结合了古典主义建筑艺术和俄国建筑艺术的特点,用56座大型塑像、11幅巨型浮雕、350块壁画,装饰着整座大楼。大楼正门两侧摆放着两组名为海神的庞大雕像群,采用切列宾涅夫及谢德林设计方案雕塑而成。大楼塔楼正面宽400多米。塔楼的基座部分是一个设计类似总参谋部凯旋门的拱形六门,门上装饰着以海洋和俄罗斯海军为主题的雕像及半浮雕。
海军部大楼最早的名字是海军造船厂,顾名思义用途主要是造船,1706年-1725年间,这里共制造了40多艘舰艇。大楼在初建成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华丽漂亮的装饰,后来在彼得大帝的授意下方装饰改造,形成今日的模样。现在的海军部大楼,是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1]
海军部大楼位于圣彼得堡海军部路,涅瓦大街西端,镀金的尖塔顶部上是金色船形风向标,是圣彼得堡市最显眼的地标之一。尖塔是老圣彼得堡的三条主要街道:涅瓦大街、戈罗霍娃街和沃兹涅先斯基大街的焦点。圣彼得堡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可夫曾在1933年写过一部短篇小说《海军部尖塔》专门描述海军部大楼的尖塔。
挺不起眼的个楼,不过人家有历史意义
周围的园子里杂草丛生,比俺们市里的公园都差着行市呢。
这儿也是市民们遛弯儿的好去处
圣伊萨克教堂
这个厕所的标志很艺术,还带着水波纹
一个乌脖儿来到了马林斯基剧院,外面看着真的不起眼,可惜这次木有缘分进去了
左边的建筑就是剧院
远处的教堂
街边上看见的沧桑的门牌
雅致的餐厅街窗,漂酿
维基百科: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俄语: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1804年6月1日-1857年2月15日),又译葛令卡,第一个获得广泛声誉的俄国作曲家,对后来的俄罗斯音乐创作特别是对俄国浪漫乐派强力集团有重要影响,被誉为俄国交响乐的奠基人。曾经的俄罗斯国歌《爱国歌》即是格林卡的作品。
马林斯基正门
远处的尼古拉教堂,俄罗斯的尼古拉教堂好像都是保佑海事的,再远一点就是造船厂,俺家一把手不愿意动换了。
维基百科: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ич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1844年3月18日-1908年6月21日),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季赫温出生。他和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巴拉基列夫和居伊并称为“强力集团”。
1856年在圣彼得堡入海军军官候补生队,同时业余时间学习钢琴演奏、观赏歌剧及听音乐会,与巴拉基列夫等人交往,交流音乐创作感受。1862-65年出海航行。1865年完成他的第一部交响乐。1869年续成达尔戈梅日斯基(Dargomyzhsky)的歌剧《石客》(The Stone Guest)。
1871年他成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乐器和作曲教授。1874年到1881年他是免费音乐学校的领导,并以指挥家和教育家姿态亮相。他的学生有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奥托里诺·雷斯皮基、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写有15部歌剧,多部管弦乐,特别是标题音乐、合唱曲、室内乐、钢琴作品,歌曲和改编曲。
1882年后的大部分时间用在行政、指挥方面并抽空为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的《霍万兴那》(Khovanshchina)及其他作品进行修订及配器。1887年鲍罗廷(Borodin)逝世,其遗作《伊戈尔王子》(Prince Igor)又由他和他的学生格拉祖诺夫(Glazunov)来担负完成和配器的任务。但利用此项作的间隙创作出他自己最富于色彩的两首乐曲:《西班牙随想曲》(Spanish Caprice)及《舍赫拉查达》(Scheherazade)。
芭蕾舞学校的广告,俺们在圣彼得堡的这两天马林斯基只有一个牛差差芭蕾学校的毕业表演
百度百科:马林斯基剧院
马林斯基剧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83年,从帝国剧院,到1860年根据皇后马利亚·亚力山罗夫娜命名的马林斯基剧院,再到前苏联时期著名的基洛夫芭蕾舞团,直至1991年恢复“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的名字,舞团经历了两个世纪漫长而灿烂的岁月,孕育了一大批在世界芭蕾史上如雷贯耳的伟大明星:马蒂尔德·卡莎茗卡,安娜·巴普洛娃,瓦斯拉夫·尼金斯基,加琳娜·乌兰诺娃,鲁道夫·努里耶夫,米哈伊尔·巴瑞什尼科夫,这还是著名编导乔治·巴兰钦走上艺术道路的起点。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拥有两百多年的辉煌历史,有俄罗斯“芭蕾航母”之称,是当今全球最顶尖的古典芭蕾舞团。《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观众耳熟能详的芭蕾名剧也正是在这里首演。如今。作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芭蕾舞团之一,马林斯基拥有超过200名现役芭蕾舞演员,并为世界各大剧院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
街这边在施工,乱糟糟地
俺家两位领导的耐心貌似到头了,其他的几个地方主动要求放弃。回旅店拿东西,乌脖儿司机过来加油,92号油36.95卢布一升,合2.42$一加仑。
彼得大帝小屋博物馆位于圣彼得堡彼得沿岸街6号,是彼得大帝为指挥圣彼得堡彼得堡罗要塞建设而建造的圆木小屋。据说从1703年5月24日开始,仅用三天即完成修建。现在这里已经在外部加盖保护建筑,同时被作为博物馆而保存起来。馆内有彼得大帝自己的作品,其中渡过涅瓦河所使用的小型帆船也在此展示[
建筑布局
如今这里已经被带屋顶的建筑物所掩盖,并被保存起来。
小屋分为人口大厅、寝宫、餐厅、书斋四部分。最大部分是彼得大帝书斋,据说在桌子旁边放置的一把带扶手的椅子是彼得大帝亲手制作的。另外,书架上镶嵌的玻璃也是当时遗留下来的。
建造当时,小屋外壁被绘上砖瓦图案,看起来像是使用砖瓦建造的一样。
旅店里拿了存包又一个乌脖儿来到了涅瓦河北岸的彼得小屋。外面看了看,没进去。
小屋外面的花园
不远处就是阿芙洛尔巡洋舰,溜达着过去了
百度百科:“阿芙乐尔”巡洋舰
“阿芙乐尔”号轻型巡洋舰(Aphrora Cruiser)建成于1903年,是俄罗斯联邦文化遗产,也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象征。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原属俄罗斯帝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一艘装甲巡洋舰。这艘传奇的巡洋舰经历了三次革命和四场战争,因参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闻名于世。
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停泊在彼得格勒(现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占领尼古拉耶夫桥。7日晚9时45分,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从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
该舰目前仍在俄罗斯海军编制之列,舰上的博物馆则隶属于国防部文化局。
装备数据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00年在圣彼得堡的海军船厂下水,于1902年建成服役。舰长124米,舰宽17米,排水量6730吨,航速20节,装备152毫米炮14门,75毫米炮24门,37毫米炮8门,鱼雷发射管2具,舰员578名。“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在古罗马神话中是指司晨的女神。[1]
服役历史
1900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俄罗斯“新海军上将”船厂下水时,俄国还在沙皇统治之下。新生的“阿芙乐尔”号长124米、宽18米、排水量6731吨,修长的舰体被漆成黑色,只有3根巨大的烟囱是鲜亮的黄色。泾渭分明的颜色对比使“阿芙乐尔”号显得格外醒目,舰上的水兵也因它的雄壮漂亮而骄傲异常。
然而,5年之后,水兵们引以为豪的“阿芙乐尔”号却败走麦城,经历了它最郁闷的时刻。
1905年5月,“阿芙乐尔”号跟随罗热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率领的俄罗斯联合分舰队进入对马群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的对马海峡。在此埋伏多时的日本舰队突然杀出。
双方于5月7日下午2时交上了火。12艘分别涂成黑色和灰蓝色的巨大战列舰凶恶地把持着主战场,互相撕咬着、冲撞着,把巡洋舰们挤到了偏南一隅。在那里,“阿芙乐尔”号全力发动舰上大大小小的40门火炮,率领同伴与日本的16艘巡洋舰打得不可开交。虽然在数量上处于下风,但“阿芙乐尔”号还勉强支撑得住,因为汹涌的波涛降低了日本巡洋舰炮弹的命中率。入夜,遭到重创的俄国舰队开始撤退。日本舰队指挥官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命令鱼雷艇追击。一直无处插手的小艇终于等到了机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在漆黑的海面上寻找着猎物。
“阿芙乐尔”号伙同其他两艘军舰总算突出了重围,最后来到了马尼拉,不料,却被菲律宾人解除了武装,扣留了整整一年,直到第二年才被允许返回远在俄罗斯的母港喀琅施塔德。
大败之后的“阿芙乐尔”号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蛰伏。
俄文原名是ABPOPA,阿夫罗拉,咋就阿芙乐尔了呢?
全景
接着溜达去芬兰火车站
从对岸看阿夫罗拉巡洋舰
当时只知道阿夫罗拉后面的那座楼好像也有来头,只是没兴趣研究了。 维基百科:纳基莫夫海军学院,专门为伟大的卫国战争烈士子女建立的学院。
韩国产品貌似在这儿挺吃香
涅瓦河
芬兰火车站
站前就是列宁广场
俺们去赫尔辛基是国际线,还跟国内不是一个候车厅
找个地方吃点晚饭,喝点啤酒格瓦斯
赫尔辛基火车站,大半夜的还是天蓝蓝
顺利的找到了旅店,凭密码一路畅通地进了房间。可是屋子里没吃没喝,害得俺又得出来给小伙伴儿们买水,果汁和明天的早饭。火车站小卖店里满身纹身的小伙子很友善地跟俺提醒道对面就有个24小时超市有大瓶水和其他俺要买的东西,还便宜。有时人真的不能貌相。虽然英语在芬兰很流行但是超市里的东西标的都是芬兰文,又得到了很多本地人的帮助,感觉赫尔辛基人很友好!俺婆娘的第一印象是芬兰的边检人员都是笑嘻嘻地和俺们啦呱,感觉放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