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菜的滋味 [2015/07]
- 千万富翁的穷日子 [2017/09]
- 上海杂感(二) - 养老 [2018/11]
- 归国杂感(一)- 看不懂的上海 [2013/01]
- 上海杂感(三) - 学前教育 [2018/11]
- 上海人与苏北人 [2013/01]
- 归国杂感(二)- 不想再去的香港 [2013/02]
- 贪官与污吏 [2016/07]
- 野菜的滋味 [2017/10]
- 中国佬在美国的一天生活 [2012/11]
- 一百年前的政论文 [2013/11]
- 亲眼见识国人的购买力 [2014/05]
- 春日尝鲜 [2018/04]
- 我所知道的钱钟书(下) [2016/06]
- 上海杂感 - 点赞与吐槽 [2018/10]
- 归国杂感(四) - 听国人评论习李新政 [2013/02]
- 我的祖母 [2013/11]
- 前尘往事 - 歪打正着(下) [2011/12]
- 六四和Bonus Army有可比性吗? [2013/06]
- 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份残破的书画珍品(附照片几帧) [2013/04]
- 乐在加州作野樵 [2013/04]
-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二)祸根在哪里? [2013/03]
- 将欲胜之,必先学之 [2013/07]
- 洛杉矶村友聚会,热闹过年 [2013/02]
- 对对联儿 [2013/01]
从罗马机场去民宿公寓的路上,热情的司机滔滔不绝地为我们介绍沿路的古迹。他总结道: “我们这里,everything was two thousand years ago. 最新的景点,是1864年建的。” 我说:“在美国,1864年建的算是最古老的啦。” 他得意地笑了起来。
Everything 2000 years ago,那是夸大其词,不过,Too many things 2000 years ago,却是实话实说。
古城墙虽非两千年旧物,却也经千年风霜,至今屹立在市中心,并没有因为寸土寸金而被拆除。
古城门早已废弃不用,但作为历史的见证,依然有它的价值。
罗马市不大,除了几条主要的大道,绝大多数小街是用一种叫Tarble stone的黑色方石头砌起来的。听说芝加哥老城的街道便是同样风格。人行道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街边随处可见烟蒂、纸屑等垃圾,与我们转机时途经的德国慕尼黑那种窗明几净得一尘不染,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除了这些差强人意之处,罗马给人的最深印象,就是无比厚重的历史积累。整个城市看不见所谓的高层建筑,一般楼房均在六七层左右,绝大多数维持着十八、九世纪的旧式风貌,现代风格者几稀。淡土黄色的外墙,与随处可见的千年古迹和谐一体。我不知道现代意大利人规划罗马的细节,城市在二次大战时受到严重破坏,虽说今天看到的是重建后的风貌,罗马人刻意保存历史的殷勤深意却是显而易见。
这种旧式建筑在罗马随处可见,与旁边的古城墙和谐共存。
这是新盖的楼,但格式和颜色古意盎然。
博物馆的建筑自然要仿古的。
即便是办公楼和地铁站,也做成十八九世纪的风格。
最出名的当然是Colosseo,古罗马的竞技场。巨大的废墟巍然矗立,虽然只剩下残垣颓壁,犹可想见当年的嵯峨辉煌,以及罗马人观看奴隶格斗时的狂热丑态。
这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照片上方那块白色半圆形的平台是复原的竞技场部分平台(Arena),当年的Arena是覆盖整个椭圆型场地的。格斗士、野兽和操作的奴隶全部在平台之下,开始表演的时候才把人和野兽从底下放到平台上来。前两年好莱坞有一部电影Gladiator,说的就是格斗士的故事。格斗士与野兽斗,输了自然丧生兽吻;格斗士之间互相比试,输者由观众席上的贵族决定生死。导游说,因为训练一个格斗士不容易,所以贵族们也不会轻易让输者去死,留着下回还能用。如果多次获胜,格斗士就有可能脱却奴隶身份,成为平民,因此很多奴隶愿意拼死一搏。导游说得平淡,我听着却感觉浑身发凉:这就是古罗马,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年代和地方,却也制造了多少罪恶!
这就是复原Arena的下面,如果整个Arena全部盖好,下面便是一片漆黑,奴隶们必须在灯光下工作,可以想象那是仿佛地狱一般的环境!据说每次表演,下面负责后台操作的奴隶多达百余人。
从照片上人与建筑的比例可以看出竞技场有多高。我的摄影技术还在只会按快门的层次,无法使大家体会那种巍然矗立的气势。
那一片白色大理石的地区,是保存至今的观众席。当年坐在那里的都是宽袍大带身份高贵的罗马贵族。上面一层是站席,是罗马的平民看表演的地方。
古罗马人已经具备高超的建筑技术,据说建造拱形门的时候不用任何粘结剂,经过精密的计算,所有石块依靠本身重量互相抵住,形成拱形,千年不倒。
Colosseo是伟大的,即便是所剩无几的遗址也足以令人惊心动魄。但是我们想象一下当年的场景。驱使奴隶与野兽格斗,奴隶与奴隶之间格斗,一条条活生生的人命在撕杀中湮灭,看台上的贵族和平民却笑逐颜开,享受着鲜血带来的快感与满足。罗马人穷奢极侈的恶习,却为人类留下了万众瞩目的建筑奇迹,历史老人真会开玩笑呵。
其实罗马古建筑中令我更为印象深刻的是Pantheon,万神殿教堂。这个建筑始于公元前67年,公元80年毁于祝融,随即重建,至今也已近2000年了。
与格斗场不同之处,万神殿是几近完整地保留到现代。虽然2000年来历代教会不断修缮扩建,但是最初的风貌历尽风霜,犹在人间,而且祭祀礼拜的功能也都还存在。
想想我们中国,2000年前的古建筑,以我所知,是荡然无存了。我曾经寻访汉大明宫遗址,几处极矮小的土堆,黍麦离离,连临风怀想的余地都没有,极为惆怅。
罗马古建筑的琳琅满目,中国古建筑的零落萧条,何以反差如此之大?我觉得似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原因可资反省。客观而言,地中海沿岸盛产石料,坚硬的石灰石、细腻的大理石随处可得,故所以无论艺术雕塑还是房屋建筑皆以石料为之。石之坚硬,自然更能抵抗岁月的侵蚀。中华文明发源自黄土高原,土多而石少,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乃陶土烧制而非大理石刻制,亦可反映当年取材的窘迫吧。土木结构的建筑易毁于水火而难以持久,也在情理之中。
主观而言,某些中国人处理祖宗遗产的态度实在令人气结。毛泽东建政之初,建筑学家梁思成再三建议保留北京老城,另辟一处新城,安置中央政府各部委的办公大楼。太祖置若罔闻,他正沉浸在打扫龙廷坐天下的激动之中,哪有心思考虑保存祖宗的旧物!更何况历代君王,除了秦始皇,哪一个在他眼里。于是乎,城墙拆了,城门拆了,四合院拆了............ 祖宗留下的好东西,被子孙弃如敝屐。这次在罗马参观,多次看到没有头颅的大理石雕像。头颈部最细,容易折断,或遭兵燹,或受风霜,不幸而丧其元,给后人留下遗憾。我不禁又想起西安武则天墓道两边肃立的几十尊翁仲石像,我看到的时候,清一色没有头颅,是1966年红卫兵的杰作!红卫兵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没有人煽动,怎会懂得干这种丧阴德的事?那个煽动者,真是中华民族的孽种!
我们在威尼斯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正好馆里在开展一个研究项目,由意大利一家大学与英国一家大学共同参与。在他们对项目的解释词中,我看到一句令我无限感慨的句子: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needs to be nourished by past. “当代文化是需要往昔来滋润的”(大意如此,拍了这句话的照片,可惜找不到了)懂得保留继承,历史的厚重就会在现代散发光彩。不懂得珍惜和继承,面对五千年历史,空余黍离麦秀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