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裸捐2000亿,李嘉诚扶棺,一生无房无车"最穷富豪"

京港台:2023-12-20 10:08| 来源:一日一度 | 评论( 17 )  | 我来说几句


裸捐2000亿,李嘉诚扶棺,一生无房无车"最穷富豪"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2007年1月2日,一颗明星自夜空陨落。

  国旗覆盖着沉默的木棺,李嘉诚扶灵默哀。

  国学大师饶宗颐亲题挽联:

  “万人追仰惠泽深,一老功勋邦国重”。

  逝者,便是庄世平。

  

  仅凭1万美金创办千亿银行,一生无房无车,将2000多亿资产全数捐给国家。

  这位香港(专题)“最穷”金融大亨,谁还记得他?

  他又有着何种传奇人生?

  01.

  1911年1月20日下午,在中国广东省普宁县果陇村“协裕大院”。

  庄世平出生了。

  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本来可以安心当富家公子的他,在12岁背井离乡。

  为了求学,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庄世平(左二)与同班同学摄于厦门云中学

  生活在时局动荡的年代,看过十里洋场的繁华,更看到了四万万中国同胞水深火热的生活苦楚。

  时局的变迁更让他意识到:想翻身,先救国!

  早在庄世平毕业之初,便已展露天赋的才华。

  曾先后担任新民学校副校长、中华中学训育部主任,坚持投身教育,建设祖国。

  

  2年后,抗日战争一触即发。

  庄世平冲向抗战宣传最前列,在他心里,一直怀着救亡图存的理想。

  年仅26岁的他便已经成为泰国华侨抗日联合会常委,掌管泰国华侨捐献给国内的抗日物资。

  在全民抗战之期,这个年轻的生命所做的一切,早已不可估量。

  

  作为《中原日报》的编辑,他撰写动员民众的檄文。

  动员广大华侨捐资支持国内的抗日战争,输送大批华侨学生回国加入抗战行列。

  他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运动,用商贸掩护了一批又一批爱国人士。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正式入侵泰国。

  活跃在抗日宣传最前线的庄世平,被泰国警方列入了黑名单。

  遭遇一次拘禁,两次追捕,最后一次逃亡,和妻子孩子被迫分离近5年时间。

  这条抗战之路,走得并不容易,但庄世平从未想过停下来。

  于此同时,庄世平也是幸运的。

  在他成长路上的每个阶段,先后结交到女革命家苏慧、教育家许宜陶、陈嘉庚等好友,成为他革命的引路人,从此投身振兴中华的行列。

  他的心中,正在燃起一抹明亮的曙光。

  

  02.

  周恩来身前曾说:

  潮汕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一个是理论的许涤新;一个是实践的庄世平。

  

  

  

  胆敢用一万美金开设南洋银行与澳门南通银行,在历史上也只有庄世平一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香港则成为了冲破封锁的前沿阵地。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外汇”,成为最大的难题。

  眼看历史进攻地如此直接,经济学出生的庄世平,拿着一万美金,远赴香港。

  他的心里正“密谋”着一件大事——开银行。

  

  用一万美金创办银行,简直是天方夜谭。

  身边朋友笑他天真:“办一个银行1万?估计一千万都不够啊!”

  没有钱,步步维艰。

  可没人能想到,这一万美金的“临危受命”,让庄世平成为撑起香港金融产业的第一人。

  在当时金融界早已被英国各大银行垄断的香港,

  庄世平独当一面,挑起了国家沟通外汇的任务,通过东南亚华人(专题)的汇款生意杀出“血路”。

  

  36年时间里,银行从18人发展为拥有50家分行,员工2000多人,总资产高达733亿港元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并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

  1987年,他将自己一手创办的,估值百亿的南通银行,无偿交给了国家,并将其改名为“中国银行澳门分行”。

  开业那天,庄世平在银行楼顶,升起了香港第一面五星红旗。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个根不能忘。”

  这面红旗里,藏着庄老想说但没说的话。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庄老哭了:

  “47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香港升国旗,最早和我一起升旗的伙伴们都已经走了。如今我已八十有六,终于亲眼见到祖国收回香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慰伙伴们在天之灵:夙愿已了!”

  

  面对国家与民族的根基,他坚定且清晰。

  面对时代的喧嚣与变迁,庄老从没打算全身而退。

  香港回归祖国的第二天,他被特区政府授予最高级别的荣誉奖励——紫荆勋章。

  87岁的他,受之无愧。

  

  03.

  1979年2月的一个凌晨,香港跑马地的一间公寓里,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

  这通深夜来电,敲响了中国改革放设立经济特区的前奏,而接电话的人就是庄世平。

  多年后,曾经拨通电话的深圳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吴南生,这样评价庄世平:

  "办特区,他是我的老师!"

  

  深圳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少不了庄世平这位幕后功臣。

  特区创立之初,上面只是给政策,没给资金。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登门求助庄世平:

  “你办银行有大把钱,深圳要向南洋银行借钱搞建设。”

  庄老听了笑道:“其实你自己就有大把钱,比银行还要富有。”

  吴南生好奇:“钱在哪里?”

  庄老说:“钱在你的脚下,特区 327 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何等珍贵的金子资源啊!”

  

  这通电话,改写了历史。

  已近古稀之年的庄世平,多方奔走牵线搭桥。

  他率先在深圳设立南商深圳分行;

  他发动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来汕头投资设厂;

  他把多年积蓄捐给广东潮剧院;

  促成林百欣先生捐巨资筹建汕头图书馆;

  对国家创办经济特区从规划、建设以至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整副棋局,总算被盘活了。

  

  对于汕头大学,人们知道的是,创始人是李嘉诚;

  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庄世平才是汕头大学的牵头人。

  曾经担任副校长与训育部主任的庄世平,将教育视为国家建设的根基。

  1980年代,粤东地区没有高等院校,庄世平四处奔走筹建,许多商人愿意捐款,却不愿投入精力而耽误了生意。

  

  直到一次契机,庄世平与李嘉诚见面。

  李嘉诚发问:

  “世平兄,你说,人生什么最有意义?”

  面对这个宏大的问题,庄老没思考:

  “兴学育才最有意义,像陈嘉庚先生一样,名字和他创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联系一起的,这样的人生最有意义。”

  那次谈话之后,李嘉诚拿出20亿,在祖国南边立起汕头大学。

  

  “树木十年庶几可以成材,树人乃是百年大业,而且要一代一代接力下去,以抵于成。”

  在庄世平心中,要想民族复兴,最根本是教育。

  一生致力于教育的庄世平,时时刻刻身体力行的,都是这个最朴素的愿望。

  

  04.

  庄世平一生与钱打交道,身家千亿,对自己却可以用“小气”来形容。

  从未给自己买过一辆车,上下班只乘坐电车,赶不上便选择步行。

  也从未给自己买过一套房子,住的是银行分配的,不到百平的宿舍。

  

  出差坐经济舱,吃饭是大排档,衣柜里没有一件名牌,全身上下最值钱的就是那块100多元的旧手表。

  晚年时与太太的那张合影,白衬衫领口处的破损清晰可见。

  

  在他身上,你看不到一点亿万富翁的样子。

  对国家的商业发展,他几乎有求必应。

  但对于自己的四个儿子与两个女儿,他从未给出特权,甚至可以称得上“狠心”。

  儿子荣叙曾经因为无法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得了水肿病。

  国内无法医治只好转入香港,治疗到第四天,庄世平就逼儿子回去,当面训斥:

  “全国人民都活得下去,你娇贵什么!”

  

  身为金融界的“老大哥”,庄世平想给儿女安排一份满意的工作实在是轻而易举,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他坚持将6位儿女送往内地建设国家,对他们说得最多的话是:

  “要爱自己的祖国。”

  儿子荣叙直到退休前,也只是以租车送货为生。

  “我是香港社会最底层的人。”庄荣叙说,对于这个身份他并不在意。

  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是否会埋怨父亲,他只回答了一句话:

  “父亲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食其力。”

  这场生命的教育,是最大限度的“真实”,也是漫长的求索。

  

  对自己极尽苛求,儿女未得分毫,

  庄世平的钱,一笔笔完全透明地呈现在国家账簿中:

  改革开放后,他无偿组织华侨捐资给国内卫生、教育事业超过30亿;

  晚年时将总市值超过2000亿的南洋商业银行和澳门南通银行的股权,全数上交给国家。

  “我这一生,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受了洋人太多气,就想争口气,让中国人坐在国际舞台上强盛,有地位、有尊严。”

  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也清晰地看向民族大义的崇高。

  即便是生命最后的愿望,也从不是为自己。

  

  05.

  2007年1月2日,庄世平因心力衰竭在香港逝世,进行国葬,享年97岁。

  李嘉诚、董建华为(专题)他扶棺送行。

  

  香港企业家田家炳先生说:

  “值得我一辈子佩服和学习的人很多,我只举一位在香港的人物,他叫庄世平……”

  这一瞬间的感动,是这位伟人怀着对民族、对历史、对时代的敬畏,为我们换来的。

  

  在他弥留之际,一直念念不忘的依旧是:

  “让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强盛,有地位、有尊严。”

  庄老的一生,在追问什么?

  又是什么,让他对民族始终怀揣着信心?

  是国家,是时代,是真诚。但不是全部。

  所以,在时代的喧嚣和变迁中,他依旧能够说出这句:

  “这个目的达到了,我都不舍得死了。

  这个目的达到了,我也死而无憾了”。

  庄老一生,都在践行"天下大同"的世代期盼。

  

相关专题:土豪,李嘉诚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港澳特区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6 15: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